抱歉,您的浏览器无法访问本站
本页面需要浏览器支持(启用)JavaScript
了解详情 >

今天跟朋友们在微信群里聊了个挺有意思的话题,是关于咱们这种“过来人”怎么能给刚进大学的学弟学妹们提供点有价值的帮助,顺便也提升提升自己在学校里的影响力。这不,一个朋友就提出了他的商业小构想。

朋友Z说:“战友们,问个问题。打算到时候在新生入学的非官方QQ群里发自我介绍,发简历(吸引学弟学妹们找我进行付费咨询,同时向其他的同学展示实力)(从前者收费,适当扩大现金流,发现优秀的后辈,后者的话扩大社交圈,为竞赛组队做好准备)你们觉得这个思路怎么样?(付费可以按照A哥说的大学规划,自身在大学的经历与经验进行分享)”

朋友X说:“定价问题”

朋友X又说:“还有你打比赛的成绩”

朋友X接着说:“思路👍的”

朋友Z回应说:“毕竟学校开学几乎都卖卡,从我这买卡我送10分钟咨询和我的产品一份。咨询定价打算是1min2块。”

朋友Z还说:“每天最多售卖60分钟,卖完就排到后面”

看到这里,我忍不住插了几句嘴:

我说:“建议咨询不要收费”

我接着分析道:“第一是,别人都没听过你,凭啥找你付费咨询”

我又说:“第二个是,免费咨询相比于付费,更能积累人脉。就像现在计算机科学领域,很多大牛都爱做博客,发文章写自己的简介,免费分享知识,还有开源社区,也是这个逻辑”

我还补充道:“第三个就是,卖卡这事其实也挺掉份儿。大家对推销的都会抵触,一般不会把推销人员和有能力的学长这两个身份联系到一起”

然后我提出了我的建议:“建议的思路是这样:先弄自我介绍,把成果拿出来展示,做了什么,怎么做到的。”

我继续说:“然后第二个就是可以整理一个类似于《大学突围》这样子的,在你们大学的生存手册,帮助学弟学妹快速上手大学生活。重点可以讲大学社会的运行逻辑,如何向上社交,如何保持自律、提高认知等等。然后学校周边哪里好吃,有哪些课程比较水和简单的也可以介绍一下,这种实用的东西容易在新一届学生中广为流传。然后你再在封面上写上你的名字和联系方式,这样人脉扩展是不是容易得多”

聊完之后,我也有点自己的想法。

朋友Z想通过自己的经验变现,并且展示实力,这个初衷挺好的,也很有商业头脑。他提到的定价和限量策略,也看得出是经过思考的。毕竟,知识付费在现在这个时代也挺常见的,用自己的经验和时间换取一些回报,无可厚非。

不过,我还是更倾向于先“予”后“取”的思路。特别是对于新生来说,他们刚踏入一个陌生的环境,最需要的是真诚的帮助和引导。如果一开始就直接谈钱,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,甚至会觉得有点太功利了,不太像学长对学弟学妹那种纯粹的帮助。

像我提到的,整理一份“大学生存手册”或者类似的干货分享,虽然前期需要投入不少精力去准备,而且看起来不直接产生收益,但它能实实在在地帮到学弟学妹。这种口碑的积累是非常宝贵的,当大家都觉得你是个靠谱、乐于助人的学长时,你的人脉圈子自然就打开了。有了信任基础和良好口碑之后,如果真的有同学需要更深入、个性化的一对一咨询,那时候再考虑适当收费,可能接受度会高很多,也更顺理成章。

说到底,这可能是一个价值传递方式的选择。是选择快速直接的交易模式,还是选择通过持续的价值输出,慢慢耕耘信任和影响力。我觉得对于学生时代来说,后者可能路能走得更宽一点,也更踏实一些。毕竟,在大学里积累的深厚情谊和广泛认可,有时候比短期赚到的一点小钱更有长远价值吧。

评论